在市中心就能见到“青山绿水”,一起来看普陀桃浦变“绿”记→
“哇!这里全变样了!”站在桃浦中央绿地最高处俯瞰的桃浦老居民印立华不禁发出这样的慨叹。作为居住在周边超过50年的“老上海人”,他几乎见证了历史上桃浦地区三次转型的全过程。“以前这里全是大卡车,空气里常常都是灰尘。现在一眼望去全是绿色,在市中心就能见到‘青山绿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一次,春风终“绿”桃浦地。
18.83平方公里的上海老工业重镇桃浦地区,昔日尘土飞扬、道路泥泞的旧景不再,“绿”为基底,“绿”为主调,历经十余年转型发展,桃浦智创城成为上海首个同时获得上海市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试点和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标识的城区。
桃浦之“绿”为哪般?
“绿”为基底
用前瞻性规划定下“生态之城”基调
在老上海的印象里,一提起桃浦,就会想起化学医药工业。这些企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桃浦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桃浦的转型,污染企业搬迁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整体区域规划的调整。
这一次的转型要怎么转?必须脱胎换骨!尤其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融入区域转型发展中。
“第三次转型时确定下来的规划是,以生态文明为导向,建设‘生态之城’,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型。”据上海桃浦智创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整个规划是对标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等一流开发建设水平,完成了高标准的控详规划,同时对核心区城市设计、中央绿地方案进行了国际招标。
细窥转型规划,为了这次“脱胎换骨”,下足了“绿色生态”的工夫。在土地治理上,要求“城市更新生态综合修复”;在项目建设上,规划了“以750亩桃浦中央绿地为核心项目”建设;在功能定位上,坚持“产城深度融合,实现宜业、宜居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定位上,坚持“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协调融合,全面发展科技和现代服务经济坚持低碳绿色生态”。
落到具体的实施上,桃浦智创城拟出了一套绿色生态指标体系——从土地与空间利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生态环境、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固废利用、智慧城区、绿色人文九大方面制定了56项指标,其中包含21项控制性指标和35项引导性指标。绿色生态建设的重点示范工程包含全面执行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构建绿色生态展示路线、立体绿化推广、直饮水系统、舒适休闲空间……
还绿于民,构筑生态“绿壳”
“绿色生态的红利要让居民唾手可享。”在桃浦的变“绿”记里,还绿于民的“绿廊”“蓝网”“绿脉”比比皆是。
以桃浦镇内金昌路为例,这里如今改扩建成了高标准的双向六车道,沿途种植的行道树和绿化带与干净整洁的道路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新槎浦西侧金昌路沿线新开的金昌河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健身、观景的打卡点。一条“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绿色廊道实现了“还绿于民”。据时任桃浦村村委会委员、村分管拆违工作负责人朱小燕回忆,原先的金昌路两侧厂房、经营户众多,因道路尚未辟通,道路乱停车现象严重,周边环境卫生脏乱差,给附近居民出行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和通行安全隐患。
在桃浦,中心城区最大的“城市绿洲”——桃浦中央绿地承载着区域转型的“绿肺”功能。记者了解到,桃浦中央绿地总面积达到了100公顷,呈“丁”字形分布,由一系列人行道、林荫道、广场、桥梁、观景道组成,为人们提供多种穿行体验。
但实际上,当初中央绿地规划设计面临的挑战很多。生态综合修复工程与园林土方工程怎样有效结合?保证城市道路畅通的同时,怎样兼顾中央绿地内园路系统的整体性和流畅性?绿地内水系怎样做到内部连通与生态净化,又怎样与外部运河连通……
经中外专家的评审,最后方案才得以确定——将采用行云流水的动态架构,形成山谷意向,以活泼灵动的构图创造出一个幽雅独特的绿地,塑造符合桃浦乃至上海城市发展需求的“新自然”景观。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绘画、书法、舞蹈和太极动作的各种优雅形态,利用缓缓起伏的地形和蜿蜒曲折的道路,把人群引导至中央水岸边;通过对水岸的塑造,提供变化丰富的滨水体验。
更具意义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个优美的花园,还是一个大型的、可持续的生态净化系统,将成为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绿肺”。据介绍,桃浦中央绿地整体规划设计融入了海绵城市新发展理念要求,其充分利用了区域绿地率高的特点,着重发挥了绿地系统“渗、滞、蓄”的功能,从而达到“净”雨水源头的目标,为“用”雨水创造良好条件,减少雨水的直接外排量,最终提高城市雨水系统“排”的标准。
2022年9月。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桃浦中央绿地入选美丽中国优秀案例。
会不断优化的绿色“基因”
根植绿色基底,构筑生态绿壳,在桃浦智创城内,绿色的“基因”也有着足够的科创智慧——实现了动态优化、融合联通。
近日刚刚启用的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位于桃浦智创城东拓区内,这幢总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楼最近“火出了圈”,不仅被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评为零能耗建筑,成为上海市最大单体的零能耗建筑,还因其独特的“绿色技术”拉满了绿色生态的科技感。
比如,在大楼内部量身定制了一套“智慧运维平台”。运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对大楼内的机电系统进行智能诊断、智能调度、可视化运维,最大限度减少了运维过程中的碳排放、能源消耗。
此举实现了对大楼“绿色基因”的动态管理、不断优化。举个例子,在这个智慧运维平台上,实现了实时感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颗粒物、温湿度、风速等各项室内环境参数。“一旦发现二氧化碳超标,平台将立即下达指令,联动机电调控新风送风量,进行室内空气品质的调节。”大楼绿建筹划负责人、上海建工集团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贾珍介绍说。
不仅如此,这幢大楼与相邻生态公园“李子园公园”实现了“绿色零碳”联动。在公园的停车场屋顶、办公楼的外立面和楼顶都安装了高效的预制光伏板,总发电量一年可达48万度,可以完全供给办公楼及公园内部的日常用电。“在碳排放的标准上,我们通过长三角地区高碳汇树种的应用以及近自然理念,营造长三角地区典型乡土植被景观,调节区域小气候,中和了建材、以及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实现了固碳效果。”贾珍说道。
绿色正在成为桃浦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丁婉星